当前许多企业在中国市场已实现进口替代 向海外扩张成未来发展方向

zz3c6ed

时间 2024年6月12日 预览 12

转载:https://new.qq.com/rain/a/20240611A090FM00

2024-06-12 06:30·经济大家说·发布于河北

划重点:
  • 1

    当前许多企业在中国市场上已经成功实现了进口替代。企业需要寻找新的增长点,最好的发展方向是向海外扩张。

  • 2

    中国企业出海出现了一个最大的亮点:墨西哥。在墨西哥建厂就可以用较低的关税出口到美国了。

  • 3

    未来要想维持一个可持续且稳定的GDP增长,需要更多地依赖消费和出口,出口对于中国企业来说是一个重点关注的方向。

本期策划为《经济大家说》第061期
本期嘉宾|徐宾,瑞银证券证券研究部总监
文丨祝玉婷
“出海是中国企业未来5-10年非常重要的一个发展机遇。”瑞银证券证券研究部总监徐宾近日在腾讯财经《经济大家说》栏目表示。
谈及当前中国企业出海的整体趋势,徐宾列举了一组数据:中国的A股上市公司的海外收入占比从2022年的11%提升到了2023年的11.5%,特别是2023年下半年,增长幅度较快,占比达到了13.7%。从具体行业看,增速最快的增速最快的是汽车和汽车零部件。
“出海路径最大的挑战就是高关税。”他分析中国企业出海有两种方式:直接出口、在海外投资建厂。但由于“高关税”问题,当前很多企业选择在东南亚建厂,同时减少用人成本。“中国企业出海出现了一个最大的亮点:墨西哥。”徐宾坦言,越来越多的企业会选择通过在墨西哥建厂从而出口美国。
徐宾表示,当前许多企业在中国市场上已经成功实现了进口替代。“企业需要寻找新的增长点。”他认为,最好的发展方向是向海外扩张。
据分析,2023年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增长较快的是越南和泰国。他表示,瑞银还是继续看好整个东盟地区。
谈及出口对拉动GDP的作用,徐宾认为未来要想维持一个可持续且稳定的GDP增长,需要更多地依赖消费和出口,出口对于中国企业来说是一个重点关注的方向。“A股上市公司过去十年海外收入的变化,从十年前海外收入占比5%—6%,到2023年已提高至11.5%,我们相信这个比例会持续提升。海外的毛利率往往比国内毛利率更高,这也意味着带来的利润空间会更大。”
本期腾讯财经《经济大家说》栏目策划中,徐宾还针对当前企业出海必要性、挑战、企业出海对经济带来的积极作用、瑞银证券对出海的帮助等多个核心问题进行了一一解答。
以下为对话原文:
出海是中国企业未来5-10年的重要发展机遇
腾讯财经:如何看待当前中国企业出海的整体趋势,特别是在全球经济复苏的背景下?
徐宾:出海是中国企业未来5-10年非常重要的一个发展机遇。
出海有两种方式:一是直接出口,在过去20年里,中国已经做得非常好了;另一种是在海外建厂,也可以称作中国加一的海外产能扩张形式,反映到企业的财务报表,是海外收入的占比。
从数据看,中国的A股上市公司的海外收入占比从2022年的11%提升到了2023年的11.5%,特别是2023年下半年,增长幅度较快,占比达到了13.7%。
再看具体行业,增速最快的是汽车和汽车零部件。如果关注整体的海外利润情况,行业占比较高的包括资本品、科技硬件、汽车和汽车零部件。
腾讯财经:在出海过程中,中国企业如何实现与目标国家的“合作共赢”?有哪些具体的策略或案例可以分享?
徐宾:首先,要尊重当地的法律或宗教文化,这非常重要。有些国家会对中国企业投资有本地化率的要求。
第二点,跟当地企业合作时,建议采用合资或合营企业的方式,也可以用联合体的形式,在海外进行招投标或竞标。
当然,目标国家一方面希望中国能把好产品、好技术出口到当地,也希望能互赢,自己的产品也能出口到中国,最终形成正向良性循环。
最后一点,中国企业在海外进行投资建厂的时候,一定会带来一些海外的利润或投资回报,建议把这部分利润留在当地,来回补当地的经济,他们才有能力采购中国的产品和服务。
汽车出海选择在海外合作建厂最大挑战之一是高关税
腾讯财经:出海的两种方式包括直接出口,或在海外建厂,哪些企业适合直接出口,哪些会需要去建厂?
徐宾:大部分直接出口的都是中国的自主品牌,这条出海路径最大的挑战就是高关税。
比如汽车行业,像欧美国家自身的汽车产业发展非常强,他们不希望自己的主要经济支柱被中国的汽车行业挑战。那我们的企业出海时,会选择与海外企业一起合作建厂。
腾讯财经:中国企业出海扩张,为什么大部分首选东南亚?还有哪些地区可以考虑?
徐宾:很多企业出海建厂都会选东南亚,因为用人成本低,从东南亚的工厂出口到欧美,不会有太高的关税。
另外,东南亚地区人口数量大,对中国产品的需求较大,发达国家也会去东南亚进行采购。中国企业可以在东南亚通过建厂的方式来深入耕耘当地需求,所以东南亚确实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市场。
除此之外,中国企业也可以选择拉美经济体来出口,如扩张到巴西、墨西哥等国家,借助美墨加自由贸易协定,在墨西哥建厂就可以用较低的关税出口到美国了
腾讯财经:中国企业在出海过程中主要面临哪些挑战,企业通常如何克服这些挑战?
徐宾:直接出口最大的挑战之一就是关税,通过到海外去建厂可以避免更高的关税。
海外产能扩张也有很多挑战:
第一,能不能真正合理合法避开高关税,需要满足一些特殊条件。
比如,大部分目的国对于海外设厂都会针对本土化率有一个限制,如要求聘请多少本地员工、生产成本占比要求等。
第二,海外建厂也有成本控制问题。企业在中国的成功案例并不一定能完全复制到海外,海外实际用人成本、各环节产品的价格可能都会存在差异。
第三,产业链,中国最大的优势是产业链完善性、可靠性。在中国完全不用担心,但到海外建厂,产业链是否能跟上,会不会出现缺少某个零件而造不出整个产品?
这些都是中国企业在走出去的时候,会碰到的很大的挑战,需要提前进行布局。
企业需向海外扩张寻找新的增长点
腾讯财经:对于当下中国企业“不出海,就出局”这样的观点口号,您认同吗?
徐宾:未来10年,我们可能会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的增长期,尽管增速可能会略低于过去。
这种变化对企业意味着什么?
首先,国内市场的增速正在放缓,但竞争并没有减少,反而可能更加激烈。在市场增速放缓和竞争加剧的情况下,企业可能会面临收入增长放缓和利润率压力,这可能导致净利润增速放缓,甚至在某些行业中出现停滞或下滑。
因此,企业需要寻找新的增长点。这些增长点可以是国内市场的其他业务,但这些业务本身可能也会面临激烈的竞争。
所以,最好的发展方向是向海外扩张。海外市场更加广阔,中国企业在全球市场中的竞争对手不再局限于国内,而是全球的企业。
中国企业在全球市场中具有多种优势。许多企业在中国市场上已经成功实现了进口替代。既然在国内能成功,为什么不能在海外市场也成功?这就是为什么企业需要“出海”。
许多企业现在面临的问题是,国内市场是一个低增速、竞争激烈的市场,要在其中脱颖而出非常困难。然而,在海外市场,中国企业面对的竞争对手主要是海外企业,而这些企业的竞争力可能并不强。
因此,海外扩张对中国企业来说非常重要,不仅能带动企业内循环,还能带来更多资源进行研发提升,使企业在竞争中更容易生存下来。
工程机械、铁路设备、电网设备等行业未来有较大机会
腾讯财经:瑞银证券在支持中国企业出海方面扮演了怎样的角色?是否可以分享一些成功案例?
徐宾:瑞银的全球投资银行部,能帮助优质的中国企业进行境外IPO融资,或再融资,其中也包括A股已经上市的公司去欧洲发行GDR,比如高新技术行业,包括锂电池、光伏等。
当然,也可以帮助中国公司寻觅海外的收购标的,是企业出海过程中的加速器。
瑞银的研究部团队一共覆盖了超过680家不同市场上市的中国公司,我们会把优质上市公司推荐到海外投资,推动海外对中国资本市场、对中国公司估值的认可。
过去5~10年,中国有一些企业在国内市场加大了研发投入,在国内实现了进口替代。他们积累了足够的经验,可以把经验传递到海外市场去。比如制造业里的工程机械、铁路设备、电网设备,我们认为未来几年会有比较大的机会。
出海墨西哥成最大亮点 也继续看好东盟地区
腾讯财经:瑞银证券最近上调了对中国2024年出口增长的预测,这一预测背后的依据是什么?
徐宾:瑞银证券的宏观团队在4月中旬的时候,把2024年中国的出口增速从此前预测的1.2%上调到3.5%,同时也预测进出口会拉动0.5个百分点的实际GDP增长,因此我们同时是把对2024年中国GDP的预测,从此前的4.6%上调到了4.9%。
这背后的主要原因,是一季度整体的出口数据是超预期的。分区域看,东盟经济体的出口增速明显高于其他地区。
5月以来,我们观测到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的数据,出现了不错的增长趋势,维持在超10%的增速,这让我们更加有信心,5月6月整体的出口状况会非常好。
我们知道进出口也是中国GDP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2023年,上市公司海外投资计划规模,相较于2022年出现了明显加快。因为中国的上市公司在积极地考量去海外建厂,先行者也在考虑加快布局。
中国企业出海出现了一个最大的亮点:墨西哥。据统计,一季度一共有15家A股上市公司公布了去墨西哥投资的计划,去年同期只有6个,全年有27个。墨西哥投资的数量其实已经超过了东南亚。当然,去墨西哥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避开美国的高关税,在墨西哥建厂直接就可以通过陆路进入美国。
回到东盟地区,去年整体的投资计划其实是非常多的,增长较快的是越南和泰国,相对增速较慢的是印尼。当然,我们也还是会继续看好整个东盟地区,它会持续吸引中国企业过去进行产能扩张,因为东盟地区与我们的文化更接近,人口、经济体量也很有吸引力。
腾讯财经:您认为未来中国企业出口到墨西哥的投资会继续提升吗?
徐宾:我们觉得墨西哥肯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市场,它最大的优势就是离美国非常近,也受益于美墨加自由贸易协定,只要满足了本土化率,就能以零关税形式出口到美国,这中国企业是非常有吸引力的。
同时,也要提示一下风险,美墨加贸自由贸易协定每隔6年会进行一个重新审核,美国有没有可能进行一些限制。
企业通过全球资源配置降低生产成本
腾讯财经:从长远来看,企业出海对于中国经济发展的意义何在?您对中国企业全球化的前景有何看法?
徐宾:在过去的20年里,中国经济的“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和出口)中,投资无疑是相当重要的。
无论是房地产、制造业还是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一直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然而,从现在起,我们预计整体投资增速将会放缓,对GDP的拉动作用也将逐渐减弱。这是因为我们的固定资产规模已经相当庞大,未来要想维持一个可持续且稳定的GDP增长,我们需要更多地依赖消费和出口,出口对于中国企业来说是一个重点关注的方向。
A股上市公司过去十年海外收入的变化,从十年前海外收入占比5%—6%,到2023年已提高至11.5%,我们相信这个比例会持续提升。海外的毛利率往往比国内毛利率更高,这也意味着带来的利润空间会更大。
全球化在过去20年对中国的发展至关重要。展望未来,中国可以利用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更好地发挥产业链优势。我们在国内拥有强大的产业链,可以通过海外扩张,如一带一路倡议,将产业链优势扩展到全球。
同时,我们可以通过全球资源配置来降低生产成本。虽然中国在本土生产具有成本优势,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成本都是最便宜的。通过充分利用全球资源,企业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最终,中国企业将能够为全世界提供更优质的商品和服务,这正是我们所追求的目标。
Copyright2023小老板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