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上一年,就能转普高?

zze89c0

时间 2024年6月12日 预览 9

转载:https://new.qq.com/rain/a/20240611A07ZYO00

2024-06-12 08:09·中国新闻周刊·发布于北京

2024年中考在即。近日,浙江省温州市发布的一则“新政”引发家长们的关注。该市教育局明确提出普高生和中职生之间允许互相转学。其中共三次转学机会,分别是高一第一学期、高一第二学期或高二第一学期结束前一个月。这意味着学生进入中职后还有转至普高的机会,普高生也可选择中职。
近年来,普职互转开始在一些地方推行或试点,但具体规定不一。例如,根据江苏省的规定,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转入普通高中的,中考成绩须达到转入学校当年录取分数线。普职互转是在“普职融通”的大背景下启动的。“普职融通”指的是由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合作,双方共同设计课程、互派师资,实行学分互认、学籍互转的一种崭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因此,该政策也被称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之间的桥梁。
但不少人担心,普职融通“融而不通”。合作交流被异化为“中职普高化”,成为一种升学工具。有专家认为,随着政策推进,由职高转学到普高的门槛将逐渐降低。
业内人士曾指出,推动普职互转实质是对职业教育定位的一次挑战。“就我的理解来说,理论上普职分流有必要性和合理性,但很多家长反对,允许职高转向普高则是一种妥协。”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人才专委会秘书长、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陈志文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他的担忧是学生或家长可能会盲目地选择转学。
中职生有机会转入普高
2015年,浙江省教育厅出台关于普职互转的指导意见。意见提出,中职学校或普通高中学校在有空缺学位,并依一定程序对学生高中阶段学习情况进行综合考核后,报经学校主管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可以同意学生转学申请。
当时,《温州日报》作出跟进报道。报道中称,一些高中教师对此有所担心,“学生如何在两种学习模式中顺利过渡和适应显然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中职生转学成为普高生可能会更加不适应”。
此次温州市教育局印发《温州市普通高中和中职学校学生相互转学的规定》,是对该局2015年旧规的修订。根据新规,普职互转对象为全市全日制在籍在册普通高中或中职学校的高一、高二学生。原则上在同一县域内进行,生源地不具备普职互转条件的,可申请跨县域互转。
申请转学并非“零门槛”。其申请转入的学校必须有空余学额,经转入学校组织考核通过,报相关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后,方可办理转学手续。中职学生转入普高学校,其当年中考成绩要符合转入学校录取要求。普职互转的学生原则上编入同年级学习,与同届毕业生同时毕业。
规定还提到,中职学校和普高应根据本校课程设置要求和学分认定办法,对转入学生已修习的课程,按“相同直认、相近互认”的原则进行学分认定,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学习。中职学校转入普高学校的学生,其在中职学校修习的专业课程获得的成绩或学分可认定为普高职业技能类选修课程学分。
据了解,温州中职学生主要有5条升学路径:中本一体化(3+4, 即让学生在中职学习三年后通过考核直升本科),中高职一体(3+2,由重点中专校和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合作举办的教育模式,三年中专两年大专,实行五年一贯制),浙江省单独考试(高职考),高职院校自主招生和体育类,艺术类普通高考。数据显示,2022年温州中职学校毕业生升入高一级学校占比达到75%,其中,本科录取占比3%,专科录取占比72%。这意味着中职学生的主流选择仍是升学。
“这几天有很多家长来咨询,但他们大多没有理解到文件的精髓。”温州市教育局一名工作人员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中职转学普高的条件是很严苛的,“如果放低要求,其他考上去的学生也会有想法,设定严苛的条件是基于教育公平的体现。”
据上述工作人员介绍,温州有些中职学校的录取分数线是超过普通高中的,因此存在互转的空间。该市2015年就开始推行普职融通,今年只是修订了一些细节,比如转学的时间。
不过他坦言,“这么多年,也只有少部分人从普高转到职高,从职高转向普高的就更少了,而且很多学生转过去了也跟不上”。
温州市高中段学生普职互转申请表。图片来源/温州市教育局
多地推进“普职融通”,但仍处于实践摸索阶段
近年来,推进“普职融通”已经成为职业教育改革的一项主要政策。中国新闻周刊注意到,多地推行或试点相关工作,但具体规定和力度不同。
2014年,石家庄推行试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可以申请到普通高中对应年级就读,但学生数量不超过所在学校本年级全日制在校学生总数的10%,并且需参加全市统一组织的普通高中一年级期末考试,文化课成绩需要达到试点普通高中一年级全体学生的平均分数。
2021年,厦门市中招有5所学校加入普职融通试点,包括2所中职学校和3所普通高中。具体做法是,在中职开设普职融通试点班,学生经过一年学习,根据学生意愿、学业成绩和思想道德表现,进行综合考核,可选拔30%学生(每个班15人)转入三所试点普高就读。
2018年9月《广东省职业教育条例》实施,中等职业学校与普通高中之间,可以实行学生学籍互转、学分互认。广东省教育厅一名工作人员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具体办法由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会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制定。
具体到市,规定往往不同。今年5月,佛山市南海区印发《南海区2024年“普职融通”转学考试方案》。
方案中称,转读普通高中的学生需参加报读学校统一组织的笔试,再由学校择优录取。笔试以闭卷形式进行,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英语三个学科,考试范围为高一语文、数学、英语的必修课内容。三科合卷,满分为150分。
而中国新闻周刊以家长的名义咨询广州市教育局,回复称“现行政策暂不允许职业高中转学到普通高中”。
此外,在一些职业高中中,除了提供职业教育课程外,还会设立普通高中班级,提供与普通高中相同的高中文化课程。
恩施市教育局一名工作人员向中国新闻周刊介绍,该市今年计划开展试点,单列一个普高的招生计划,在职高学校里开设普高班,招收艺体特长生。
“普高班的学生具有普通高中的学籍,可以在一年的学习之后自由选择学籍。”该工作人员表示,由于是试点,招生规模只有一百多人。
“家长的愿望很强烈”
资深教育工作者陈帆(化名)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普职互转给了学生和家长选择权,但也很有可能只是延缓焦虑。“并不是所有学生都适合学习高中文化课程。”陈帆从事关于职业教育的工作十多年了,她认为很多家长对于职业教育的发展仍然缺乏理解。
“坦率地讲,就是大家不愿意上职高”,陈志文也表示,实际上因为复杂的原因,大家都在制造普职分流的焦虑。从近年的教育统计公报来看,普高招生人数持续上升,目前大约在64%,职高招生人数持续下滑,职高的数字不断在减少。“一方面是普高学位紧张,另一方面职高又不断倒闭,于是很多中职学校走上‘综合高中’的道路。”
综合高中一般为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提供对口升学为主、就业为辅的教学模式,教给学生普通高中文化基础知识的课程: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和化学(有的设置专业课程,有的不设置专业课程),同时教给学生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
陈志文认为,普职互转实际上是有关部门回应了公众对于更高教育的追求,“家长的愿望很强烈”。但另一方面,这些举措也可能会挑战职业教育的自身定位。
“原来中职学校的导向是就业,现在则调整为升学与就业并重。”据陈志文介绍,根据北京大学2020年进行的抽样调查,约65%的职校学生升入高等院校继续学业,而且升学的人中约1/10进入的是本科院校。
“我们的就业期望和学历直接挂钩,并不是所有人都需要上大学的,未来就业会带来更大的矛盾。”陈志文说。他担心,理论上这一制度设计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来选择是否转学,但实际上绝大部分家长与学生只会关注升学,转入普高,继续读大学。
“职业教育的升学,更多关注的还是文化课的成绩,而对技能测试的部分重视程度不够。”陈帆也表示。
目前来看,有一些可借鉴的案例。根据《工人日报》2023年的一则报道,作为我国较早一批的试点城市,青岛2016年探索实施普职融通,发展至今,已经细分为职普融通、综合高中、新型职普融通三种模式,每年有6600余名普通高中的学生转入职业学校。
在升学规划专家梁挺福看来,在职高中设升学班,开办综合高中,或实施普职互转等均是中职教育面对未来发展中主动求变的具体策略,它们之间互为补充。
今年4月,江西省教育厅宣布部分中等职业学校将从2024年起停止招生。“中职生和普高生可相互转学是为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做些有益尝试,中职生向普高生的转学更多是为中职学校的停办做出有序的安排,这样的安排恰是当下社会发展和教育转型下的大势所趋。”梁挺福推测,普高招生比例会逐渐放宽,而逐渐减少中职招生比例。
此外,梁挺福表示,在目前全国多数省份中考招生安排中,绝大多数的中职学校分数远远低于普高招生,因此转向普高需要一定的分数线或条件门槛是应该的。“不过随着政策实施,门槛逐渐降低是必然的,中考极有可能成为一个考核性考试,而不是选拔性考试。”
作者:陈威敬
编辑:胡韵
Copyright2023小老板科技